shirley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


Ok

Good

Sad

Angry

Fun




LONG TIME NO SEE MR. DAHONG WANG! ARCHITECT ...
More
LONG TIME NO SEE MR. DAHONG WANG!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2007.11.17(SAT)→12.9(SUN) 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南室 台北市信義區仁愛路4段505號 National Dr. Sun Yet Sen Memorial Hall, 505, Jen-ai Rd, Sec. 4, Taipei open house - 2007.11.17(SAT)10:30 Curator 徐明松 Ming-Song Shyu 阮慶岳 Ching-Yueh Roan Designer: 王志弘 Zhi-Hong Wang
Less
0
How Do You Feel About It?


Ok

Good

Sad

Angry

Fun




這位數位時代好朋友, 在我 2003 年進公司的時候, 已隨新浪網的經營重心搬到中國. 第一次碰面是今年七月 nokia 的場子, 在北京很有氣氛的 green tea house, 當時聊的是設計. 再一次聽說消息, 已經是 cnex 紀錄片影展要在誠品開映, 連著去了幾場, ben 都在, 他顯然是全心投入在做 social enterprise ...
More
這位數位時代好朋友, 在我 2003 年進公司的時候, 已隨新浪網的經營重心搬到中國. 第一次碰面是今年七月 nokia 的場子, 在北京很有氣氛的 green tea house, 當時聊的是設計. 再一次聽說消息, 已經是 cnex 紀錄片影展要在誠品開映, 連著去了幾場, ben 都在, 他顯然是全心投入在做 social enterprise 這樣的新事業. 我心裡的感動是, 竟然有人願意用他的積蓄. 人脈. 經營腦袋來搞紀錄片, 預備用十年留下這一代華人的變動故事, 這是多麼美好的事. 所以主動去當個小速記員, 紀錄下 ben 和王志仁的動人對談. 會前我們說, 上次張明正演講時表演魔術, ben 不甘示弱的拿出硬幣, 也秀一段"把硬幣從眼睛塞到後腦杓" 的劇碼, 說他是獨子, 和大兩歲的姊姊玩不來, 從小得學會娛樂自己, 最愛看魔術表演, 能破解魔術師的技巧就會興奮半天. 這些寫不進死板板的報導裡, 就記在這兒吧. ------------- 數位時代11月號 蔣顯斌:創業前,問自己為什麼不做? 「當我面臨人生十字路口,一定會問自己兩個問題,」蔣顯斌說,除了大多數人常問的「為什麼要做」(why),他還會自問「有什麼理由不做」(why not)。關鍵的第二個問題,讓蔣顯斌在追尋社會意義的思考中,創立CNEX基金會,從Nasdaq上市的網路創業者,轉為華人紀錄片十年計畫的推手。 回到一九九四年,三個史丹佛畢業生在網路狂潮下創立新浪網前身之時,蔣顯斌問的是另一種問題。當時經濟典範轉移,傳統就業機會受壓縮,相對網路創業空間卻無限寬廣。史丹佛校園內關於網路激動而豐富的大辯論日復一日,蔣顯斌身邊的人都在思考網路創業。第二波轉折(curve)到來時,有眼光看到遠景(the big picture)的人多,有勇氣敢跳進去的人,始終是少。 創業前的三個大栽問 他從書中看到李嘉誠敘述,自己在投入新事業時會提出三個大哉問,於是比照辦理,自問:十年後,網路會不會更重要?網路與人的關係會不會更緊密?網路的商業模式會不會更清晰?既然答案都是點頭,蔣顯斌放棄哈佛設計學院建築碩士的入學許可,暫時壓抑自小塗塗畫畫、愛寫書法的藝術性格,開始十三年的網路創業人生。 「我只是個愛畫畫的淳樸工程師,」蔣顯斌從有點羞赧的表情,話峰一轉,「不過,做執行長就要有執行長的樣子,也就是追求利潤的樣子。」他形容自己從憑恃熱情創業,到逐漸熟習商場遊戲規則,也去就讀台大EMBA學習經營技術,終於從光著腳跑步,到穿上雙鞋邁開步伐。 紀錄片能創新腦袋 然而除了利潤,蔣顯斌還想尋找人生中其他可以最大化的目標,「十年後,我希望自己不是商業掛帥的人,我眼中看到的社會,不是一元方程式。」擁有隨時能一頭栽進新戰場、上衝下洗的牡羊座個性,蔣顯斌選擇用紀錄片的形式,為華人未來十年的鉅變留下紀錄,也作為向國際發聲的華人敘事。 蔣顯斌與紀錄片的結緣,來自於他的生命成長過程中,好幾次是靠紀錄片讓自己的視野更上層樓,包括《尋找台灣生命力》(小野編劇,符昌峰導演,一九九三)以及《河殤》(夏駿編導,一九八八)。而從五年前舉家搬遷北京,為新浪開創中國市場的經歷中,蔣顯斌野觀察到中國商人「把腦袋削尖了往錢裡面鑽」的狀態,他也希望用紀錄片的力量,讓人思考金錢背後更大的議題,諸如生態環境、自由與人情。 要說營利事業與社會企業同是創業,一樣得找到經營模式來永續生存,這或許是簡化了對一位成功創業者選擇轉業的想像。蔣顯斌自語,「我是拿爬一座山的經驗,去爬另一座山。」蔣顯斌的二度創業之路,就像他對CNEX的營運計畫,得用再一個十年來細細衡量。 志仁 就我看來,新浪網發展至今,某種程度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你在創業各個經營階段遇到哪些困難? ben 走在創業這條路上,人被壓縮著得成長,過程折磨身心甚鉅,我前幾年心臟就曾開過刀。剛創業時,難題在於找資金與成熟的管理團隊。宏碁創辦人之一邰中和的三萬美金資金,引介姜豐年擔任專業經理人,解決了頭兩個瓶頸。接下來進中國市場,新浪採取合併中國網站四通利方的策略,遇到兩個品牌、產品介面、系統、會員乃至不同工作文化團隊的整合困難。 兩千年赴Nasdaq上市後兩個月,撞見網路泡沫震盪,新浪前腳剛上車,回頭月台就毀了。零二年開始了我人生中最辛苦的兩年,當時新浪在台灣市場搶奇摩搶輸雅虎,只好把家人從台北接到上海,落腳北京。原有的基礎不能垮,同時要發展新興手機市場的增值服務,幸而結果是好的,兩年間手機增值從占總營收百分之五衝到六十,今天仍有百分之四十。 志仁 你說在每次創新前會自問幾個大問題,預想這個產業未來十年間的變化,決定是否進到變化的震央中心去。我想在場創業者的共同疑問是,你覺得台灣創業者的機會與挑戰各是什麼? ben 創新是你有改變的意願,那種感覺是坐在一個燃燒(burning)的平台上,你自然會想尋求改變。台灣市場的燃燒感,與中國比起來相對小,應該把主市場(home market)放眼到全華語市場,或更大的海外市場。台灣的制高點優勢是「再包裝」(re-design)的能力,例如流行音樂產業,以台灣本身主市場作為基礎,輸出到中國新馬等地,現在中國13億人口有一半都在聽羅大佑、周杰倫這些台灣藝人的歌。 另一個成功的例子是線上遊戲,然而進中國剎羽而歸的關鍵是,中國市場有一種非言說的潛規則,每個省分都存在自有的模式,因為這樣,總部與當地主管容易發生溝通問題,缺乏主帥親征的公司大部分會陣亡。 志仁 為什麼離開新浪,創辦CNEX? ben 退出新浪管理圈改掛資深顧問職,就像是把自己的人生按下「重新啟動」(reset),起點在於我思考自己與社會的連繫,應該不是解一元方程式、只能得出一種答案,我希望與社會多元接觸,貢獻關懷、造成改變,享受更有意義的人生。從事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我的熱情容易被點燃的一條路,做社會企業與創業類似,一樣要經過三個階段:願景者(visionary)、掠奪者(barbarian)、建設者(builder)。 CNEX的短期目標是用三年建立品牌與國際發行通路,建立導演人才庫充實產品線,參加國際影展達到市場效益。希望三年後,CNEX能與社會形成另一種循環,憑恃著一半來自發行、一半來自募款的收入生存。 Q 從web1.0來觀察web2.0的產業曲線,有什麼陷阱是要避免的嗎?(現場提問──Jerry,「地圖日記」網站創辦人) ben 如果說web1.0指的是一對多的服務,2.0指多對多服務,他們的相似性是流量是成敗關鍵,但是並非賺錢的關鍵,通常是被收購之後,賺錢的問題留待裝載的母體來傷腦筋。例如電子郵件,就是使用者多、含金量低的服務。這點在2.0的發展仍舊未有解答,除非創業者能找到水源,將公司上市,否則就要思考如何退出市場,被收購就是一種選項。 網路浪潮才剛開始,二十、三十年後的網路事業會是什麼樣子?在可預見的未來,網路還會繼續革人類生活的命,仍然有許多至今潛藏的創意,隨時在找時機出來驚世駭俗。例如創投界都在看,下一波會發生IP規格制定的革命,可觸摸的物品上都可能有IP,例如你從紐約可以控制我在台北的這隻麥克風。 Q 紀錄片是苦哈哈的小眾市場,如何以你經營企業的方式營運?是否應用新媒體來行銷?(現場提問──王晴玲,公視創意發展委員會企劃師) ben 我認定的紀錄片是放寬的定義:非虛構的片。近年台灣紀錄片市場逐年擴大,年票房達到一千至一千五百萬元;我到書店看DVD銷售排行榜,前三名中也常有紀錄片的身影。雖說完全應用商業發行來行銷紀錄片,還需要一段起跳醞釀期,但紀錄片可愛的特質就在於他關心的不是名利場,而代表導演一顆關懷社會的心,基於這個特性,未來紀錄片的發行必須與學校、電視台緊密合作,最終走到院線發行。CNEX的長期目標是營收的百分之四十來自國際發行,百分之三十來自國內發行,最後百分之三十才是募款。內容則要抓住華人脈動,填補歐美群眾對華人的關注需求。 至於網路行銷,我們已成立戲樓網站,呼喊全球華人來此分享世界各角落的華人影像紀錄。 http://www.cnow.cc
Less
1